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80|回复: 0

【张亚涛】听何小亚教授讲座心得体会

[复制链接]

45

主题

0

回帖

139

积分

版主

积分
139
发表于 2023-6-23 17:25:4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何教授的讲座有着幽默的语言,生动的肢体表演,丰富有趣的数学内容,让我们感受到数学内在美和外在美同时,也享受了一场视觉和听觉上的盛宴。讲座不仅是知识的传授,也是一种艺术享受。


  下面我就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几点做个总结。


  首先,数学是艺术又是科学。数学是艺术又是科学,它也是一种智力游戏,然而它又是描绘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和创造现实世界的一种力量。”——E.Pisot
  在上面这个式子里,左边的加法和乘法运算次数是次,而后面运算是4次(利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),假设n无穷大,那么在生产实践中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和财力,所以数学是生产力。而在上面的图中很好地解释了等式成立的原因。数学是艺术,一个图形巧妙的解决了一个数学难题。



  我们都知道,没有数学中的Maxwell方程,就没有现代通讯技术,更不用说5G,没有数学中的Riemann几何就没有广义相对论,没有数学中的Navier-stokes方程就没有航空学,没有数学中的数理逻辑和量子力学,就没有电子计算机。没有数学中的Newton万有引力定律,就没有天文学、物理学。有人问Nobel物理学奖的第一位获奖者伦琴,他需要什么时,他的回答是:“第一是数学,第二是数学,第三是数学。”数学是科学,是生产力,所以数学和我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,学好数学,是大势所趋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,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数学文化教学,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,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。


  其次数学是有规律的。何教授在讲座一开始就赋诗一首。一套两套三四套,练了一套又一套,,做题训练似有效,遇见新题乱阵脚。这是我们多少学生的真实写照。我们平时的教学中除了知识的传授,更多的应该是方法和思想的传播,众观历年高考题,几乎都是我们书本和模拟卷里没有看到过的身影,但是细看又和平时训练几乎没有差别,大部分知识点和方法似曾相识。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在大考中发挥都不如平时,通常会自乱阵脚。究其原因,对课本的知识吃不透,以正弦定理为例,在高一必修二中内容,加入放在高考中还有多少人会证。但是学生在开始接触这个知识时,记住了外接圆证明方法或者面积法,理解并且印象深刻,那么就可以证明出来,或者熟悉向量法立马转化向量法也可以证明,要求学生对课本的知识要熟练掌握。才能做做到信信手拈来,及时转化,迅速突破。


  再次数学是严谨的。我们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,解题过程的严谨,要环环相扣,不留痕迹,但也不要废话连篇。我们都知道高考中,拿多一分,干掉千人。平时的书写过程中,很多同学不注意细节。导致解答题的书写过程少条件。不够严谨。不是缺少条件,就是证明过程不够详细,所以出现自己估分和真实分数相差甚远。那么这些好习惯的养成,都需要我们平时一点一点去积累,一点一点去打磨。


  第四数学是有规律的,我们在记忆一些数学公式,比如两角和差的正余弦,可以发现其中的符号的字母规律而不是死记硬背。何教授以底数是a>1和1/a的指数函数的图象为例,放在同一坐标系中合起来就是一个无穷酒杯图, 观察指数函数图象, a 越大,酒杯越瘦,a 越小,酒杯越肥.通过数列的求和公式,对数的公式理解记忆,让我们体验数学学科严谨,抽象同时,能轻松的体会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,发现数学的规律,掌握数学的本质和学习要领。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可以大胆的借鉴和模仿,让学生学起来更轻松。


  总之这节课我的受益匪浅,今后的教学要学以致用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朗空数学园地

GMT+8, 2025-5-6 20:46 , Processed in 0.064163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